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作為“部市共建”的院校,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及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科研實力雄厚,人文底蘊深厚。
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8個,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4個。擁有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學科全部進入最高等級的A+檔,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學科的高校。
伟德BETVLCTOR,2010年建立,PT 和 OT在國内首次同時最高級别通過國際認證。康複治療學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獲教育部批準,有中西醫結合康複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點,醫學技術類(以康複治療學為主)碩士點。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康複醫學中心,具有雄厚的臨床科研基礎,擁有總資産逾6000萬的康複設備和四層樓的病房、康複治療、評估和門診空間,其規模在國内首屈一指。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和上海市的重點學科。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共屬的康複醫學研究所 2017 年建立。目前已初步具備了以康複醫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實驗條件,包括應用生化實驗室、病理實驗室、細胞實驗和培養室、動物行為室(動物中心)、功能電生理室、神經調控室以及神經示蹤和神經影像合作技術平台等。
教育部中醫智能康複工程研究中心是 2019 年上海市獲得的兩項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工程中心将建設成以科技轉化和産學研結合為導向的智能康複設備和系統研發平台、中醫藥智能産品研發平台、康複服務大數據網絡管理平台和康複工程和技術人才培訓平台。
誠摯邀請康複醫學、神經科學、再生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年輕學者和同道加盟。
招聘條件
1、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 35 周歲(含)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三年。
2、康複醫學、神經科學、再生醫學或組織工程研究生背景者優先考慮。
3、近三年在上述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二篇及以上,總影響因子大于6分,或單篇大于5分。
福利待遇
在站兩年。每年年薪稅前可達20~45萬元。
1、基礎年薪:不低于15萬元/人/年
2、激勵計劃:5~10萬一次性入站獎勵;5~15萬/人/年在站獎勵
3、上海市“超級博士後”項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資助兩年,15萬元/人/年。
項目資助
獲批博士後資助項目者,還可享受其它項目資助,主要包括: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後國(境)外交流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等。
住房保障
在站期間,可按規定申請學校青年教師職工宿舍(具體按照學校有關管理規定執行)。
社保待遇
在站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
戶口及子女入學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落戶手續,子女入學享有在編教職工同等待遇。
聯系方式
博士後管理辦公室:孟老師
聯系電話:021-51323043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号
上海中醫藥大學行政中心307室
郵 編:201203
附:合作導師學術簡介和主要研究方向
上海中醫學大學教授,康複醫學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博士後合作導師。學術兼職:美國Nebraska大學醫學中心兼職教授;上海市醫師協會康複醫師分會副會長;上海市康複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康複醫學會重症康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複專業委員會神經調控與康複研究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複學專業分會神經康複學組組長。主要研究方向:
1、“協同增強”(Collaborative Enhancement Technology,CET)多靶區神經環路調控技術研究:團隊創新研發多靶區無創磁刺激技術臨床路徑,在經典經大腦皮層磁刺激的基礎上,改良為經大腦皮層、經皮質脊髓束、經外周支配神經及其神經肌肉接頭的同步/連續非同步多靶區電磁刺激,并結合任務導向、平衡運動訓練、運動學習訓練等康複技術,開展基礎和臨床試驗研究。2020年已有多篇相關SCI研究論文發表(Neuroscience、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NeuralRegeneration Research等)。2020年以神經調控技術體系為核心,作為課題組長,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應對:肢體運動康複系統研發”項目資助,正在開展臨床多中心研究。
2、“神經康複-神經調控-神經移位”基礎與臨床康複研究:多年來緻力于臨床康複一體化和全過程康複的臨床探索,強調以傳統康複訓練為基礎的全生命周期康複和前置康複(Prehabilitation)的理念,将預防性康複作為重要的服務和創新方向。最近,團隊的博士後和博士研究人員,立足上海中醫藥大學和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與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複醫院、上海交通大學精神衛生中心和複旦大學附屬闵行醫院的合作,開展腦卒中的神經調控與修複基礎與臨床研究,旨在建立“神經康複-神經調控-神經移位”三位一體的創新康複技術體系。
3、“再生康複醫學”(Regenerativ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RRM)的轉化研究:團隊從事再生修複醫學研究近十年,曾主持六項國家基金面上項目和重大培育項目,2014科技部973幹細胞項目和2016科技部幹細胞重大專項等研究骨幹。目前繼續開展幹細胞外泌體、幹細胞微環境調節、幹細胞移植促進腦損傷、腰椎間盤突出和外周神經損傷康複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